别人正畸牙齿稳,你却怕松动早脱,真相是啥?

2025-03-11 16:37:57  |   阅读量:17
手机查看

  在牙齿矫正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,“正畸会不会导致牙齿松动”这个问题就像一团迷雾,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。它如同一个神秘的谜题,让许多渴望拥有整齐牙齿的人在矫正之路上徘徊不前,犹豫不决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拨开这团迷雾,探寻问题的真相。

  牙齿松动的原因

  牙齿松动的首要原因是牙周炎

  临床上将牙齿松动分为3个等级:

  1度松动进行固定修复

  2度松动需要配合牙周治疗

  3度松动则一般进行拔除处理

  因此,如果日常牙齿清洁不到位,滋生牙菌斑,引发牙周炎,也会导致牙龈逐渐萎缩、牙根暴露,进而造成牙槽骨逐渐吸收,牙齿松动甚至掉落。

  实际上,牙齿矫正后,牙齿的排列会更加整齐,咬合更加平衡,更有利于口腔清洁以及预防牙周疾病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正畸甚至可以有效防止牙齿松动。

  正畸过程中的牙齿移动

  牙齿移动≠牙齿松动

  在正畸过程中,有些患者会感觉牙齿不稳定,这是因为在矫治器的作用下,牙槽骨内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不断进行骨质吸收与重建,牙齿正在逐步向设计好的位置缓慢移动。

  当牙齿达到正确位置,进入保持期,待成骨细胞完成钙化、形成新的骨结构之后,牙齿就会更加稳固。

  牙槽骨的改建能力

  牙槽骨的改建能力=自适应能力

  在牙根移动的同时,新的骨结构会逐步生成。就像移栽树木后,压实新的土壤一样,牙槽骨的改建能力会确保牙齿在新的位置坚固如初。

  实际上,牙槽骨具备终生的改建能力,成年人也可以进行牙齿矫正,并达到满意的效果。儿童的牙槽骨改建能力更强,因此更适合做正畸。

  牙周膜的韧性与弹性

  牙周膜:牙齿移动的缓冲带

  牙周膜是具备一定弹性和韧性的组织,连接牙槽骨和牙根,在咀嚼时能够发挥作用,给牙齿缓冲空间,避免直接“硬碰硬”导致牙齿或牙槽骨损伤。所以我们的牙齿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活动性。

  如果牙周膜没有损伤或炎症,牙齿就不会松动。而牙齿矫正如果伤害到牙周膜,通常只有两种原因:清洁不到位或医生不专业-矫治器加力过大。

  如在治疗过程中,患有牙周病或医生不慎加力过大,可能会加重牙根吸收,损害牙齿健康,导致矫正过程中牙齿松动严重。

  因此一定要严格筛选医疗机构和医生,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及时和医生反映自己目前的情况,适时调整矫正力度大小,避免牙齿严重松动。

  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

好文(0)
联系客服

400-888-7710

  • 一对一服务
  • 快速约见医生
  • 专享私人定制
  • 安全不套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