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牙齿矫正临床实践中,众多接受矫正治疗的患者会观察到,正畸矫治器(牙套)并非矫正过程的唯一应用器具。实际上,矫正过程还会广泛使用多种正畸辅助装置。
这些辅助装置包括扩弓器、支抗钉、橡皮圈、平导以及颌垫等。扩弓器主要用于扩大牙弓宽度,为牙齿排列提供足够的空间;支抗钉能够增强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作用,精确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向和程度;橡皮圈可产生持续的牵引力,用于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和关闭牙间隙;平导和颌垫则主要用于改善深覆合等咬合问题,通过调整上下牙齿的垂直高度,引导牙齿向理想的位置移动。
这些正畸辅助装置在矫正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,它们与正畸矫治器协同工作,有助于实现更为精准、有效的矫正效果,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牙齿排列和咬合状态。
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正畸中常用的辅助加力工具—“橡皮圈”,一起来看看小小的皮圈,是怎样发挥出大大的作用的。
什么是正畸橡皮圈?
通俗的讲:正畸橡皮圈,是牙齿矫正过程中的辅助工具之一,主要用于调节咬合。通常会挂在矫治装置上(托槽、牵引钩),需要自行佩戴。
这个佩戴橡皮圈的阶段,在医学上称之为颌间牵引。
橡皮圈的类型多达20多种,常见的有企鹅、松鼠、猴子、兔子、狐狸……这些图案代表的是不同大小不同粗细,通过大小和粗细来产生相对应的力度,帮助牙套与牙齿更加贴合。
大致的规律是:橡皮圈直径越大,对应的小动物体型就会越大。小动物的图案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,尤其是小朋友更好的区分和记忆。
橡皮圈在正畸中能发挥什么作用?
正畸橡皮圈,这个小小皮筋,谁能想到它竟然是正畸秘密武器呢!
它主要是挂在矫治装置(托槽、牵引钩)之间,是我们矫正期间的好帮手:
调整咬合:可以将牙齿的咬合关系调整到理想的状态,就像齿轮那样尖窝相对,良好的咬合关系,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咀嚼功能,还能缓解胃肠压力。
关闭间隙:通过牵引,将牙列缝隙慢慢且温和持续蓄力地关闭。
改善错咬:将错位的地方牵拉到正确的位置上来。
使咬合更紧密:让上下的牙齿紧紧贴在一起,改善接触面积,提高咀嚼效率。
调整中线:将牙齿牵引到预计的位置,防止牙齿中线不正。
橡皮圈常见的一些问题
每个正畸顾客都需要挂橡皮圈吗?
不是每个顾客都需要挂橡皮圈。常规情况下,医生会根据牙齿情况给不同拉力的橡皮圈。给哪一种力度的皮圈,挂几个,都是经过考量的,不能自己随意更换不同大小的皮圈,也不可自作主张随意更换皮圈该挂的位置或者增加、减少皮圈的数量。不然小小的变动都有可能对牙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哦!
橡皮圈要挂多久?晚上睡觉能摘吗?
因为存在个体差异,有些小伙伴只需要佩戴几个月,而有的小伙伴可能需要佩戴更长时间。在佩戴过程中,为了保持牵引力的持续、稳定,医生建议24小时都戴,只有吃饭或刷牙时可以取下,但刷牙后就要立刻戴上。尤其是调咬合的时间内,橡皮圈更要认真佩戴。
如果咬合关系、中线等基本调整到位了,可以适当减少佩戴时间,具体还是需要遵从医嘱。
如何把握合适的更换频率?
一般来说,橡皮圈需要定期更换,以确保其弹性和效果。
具体的更换频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,可能每天在临睡前换用一次橡皮圈,也可能每2-3天更换一次。如果橡皮圈断裂或失去弹性,应及时更换新的橡皮圈。
把皮圈吞咽了怎么办?有毒吗?
正畸橡皮圈一般比较小,摘戴的时候容易出现脱手的现象,有可能会被吞咽。这时候不要担心,正畸橡皮圈属于食品安全级别的,就算吞咽了一般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,这时候只需要更换新的橡皮圈就可以。
使用橡皮圈的注意事项
每个人的牙齿情况和矫正进度都是不同的,因此橡皮圈具体的佩戴时间、更换频率和断裂处理方法可能会因人而异。
在整个矫正过程中,一定要定期与正畸医生沟通,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处理,以确保矫正效果和口腔健康。
1、谨遵医嘱
医生说怎么戴,就严格按照医生说的去做,按时换用新的橡皮圈,千万不要自行调整。
2、随身携带橡皮筋
因为橡皮圈的体积过小,有时会出现丢失或误服的情况,蕞好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。
若经常有橡皮圈掉落的情况,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,检查是否有橡皮圈卡在龈沟里,以免造成严重的牙周破坏。
3、注意饮食
在佩戴橡皮圈时,尽量少食用过硬和酸性的食物,这些食物很容易损坏正畸配件,容易滋生细菌。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
400-888-77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