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口腔诊疗过程中,患者躺在牙椅上张开嘴接受检查时,常常会面临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。当患者因牙齿表面出现小黑点前来补牙时,医生却将原本看似较小的龋洞进一步磨大,这一操作往往引发患者的疑虑,甚至怀疑医生的职业道德,认为可能遇到了不规范的医疗行为。然而,从专业的口腔医学角度来看,这一操作并非随意为之,而是基于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原则,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。
补牙为什么磨牙洞?
去除龋洞中的腐质
补牙从来不是简单的"堵洞",而是一场对抗细菌侵蚀的“战役”。龋洞中的腐质含有大量被感染的牙体组织,其质地松软并且含有大量细菌,医生磨除的其实就是这些被感染的腐质。
如果不将其去除干净就直接补牙,一方面充填材料很容易脱落;另一方面腐质中的细菌会继续侵蚀健康的牙体组织,导致龋坏程度进一步加深,蕞终走上牙髓炎的不归路。
形成手术通路
窝洞制备首先开扩洞口或寻找入口,牙医通常从较隐蔽的龋洞入手,使龋洞充分暴露或为手术操作形成通路,便于观察和进行操作,使用牙科钻机去除龋洞边缘的牙釉质,或从龋洞一侧作沟,形成手术通路。
一般来说,医生在磨牙洞时通常会遵守以下原则:
①除净病变组织,否则会造成继发龋齿。
②保护牙髓和健康牙齿组织。
③建立良好的固位形(即能维持充填体在窝洞中不脱落、不松动的形状)和抗力形(即能承受咀嚼力不致使充填体或牙体折断的形状)。
为什么需要补牙?
当牙齿出现龋洞时,就像屋顶出现了破洞。如果不及时修补,雨水(细菌)会持续渗入,破坏内部结构。因此,需要通过补牙来:
恢复牙齿功能和外观
当牙齿因为龋齿、牙折、磨损等原因造成缺损时,补牙能够恢复牙齿的外形,使牙齿看起来自然。同时,补牙还帮助牙齿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咀嚼功能。
预防龋齿发展
龋齿如果不及时干预处理,龋洞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大。
预防牙周疾病
牙齿缺损后,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在缺损处堆积,引起牙周疾病。补牙可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,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的堆积,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。
补完后需注意
刚补好的牙齿可能出现轻微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。就像新鞋子需要磨合期,牙齿也需要适应充填材料的热胀冷缩。通常1-2周后,这种敏感会逐渐消失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补牙并非一劳永逸,补过的牙齿也要避免咬硬物。
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行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继发龋或材料老化问题。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
400-888-7710